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

《论述马来西亚华教运动与杰出领袖》后记

后记

陈成兴

收集在本书有两篇拙文:其一是《董总应回到华教运动的正确道路上来》,其二是《论述马来西亚华教运动与杰出领袖——批判叶新田掌控下的“董教总路线”》。两篇拙文是互相联系而合成一个整体的。首篇发表在先,次篇发表于后;如何编辑与为书取名,也颇费思量。与几名经常往来交流的友人讨论之后,大家一致认为:次篇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其题目则可取为书名。虽嫌长了一点,但它鲜明突出,从书名可以知道重点的取向。

本书因有部分内容针对方山在“新纪元学院事件”上所写的一篇“指导性文件”及其宣扬的投降主义思想,提出尖锐的批判,作者认为,有必要把《平息风波,迎接华教发展新时期》一文,全文附录于后,让读者全面了解他的观点和主张,并且方便对照、比较。因拙文也提到万千兄所写的《叶新田的辩护士——评方山的挺叶文章》,一并附录于后,以供研读、参考。

至于把谢伟国所写的《以史为鉴,从南大看新院》一文也附录于本书,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拙文在写作时,因考虑新加坡独立及新加坡政府改组南大理事会以后,对马来西亚人民来说,南大变成了一所外国英文大学,而忽略了关于南大曾经属于我国华文高等教育体系的论述,实为一项缺陷。编辑此书时,除了增加《独立前新马华文教育》一节解说以及增加一些与南大相关的图片与说明之外,把谢文附录于后,也是弥补上述缺陷的一项努力;(二)在新纪元学院事件发生时,作者身为南大人,听不到南大人的领导组织——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国内各州南大校友会或其领导人发出任何相关言论而感到失望与遗憾;看到了谢伟国学友的《以史为鉴,从南大看新院》那篇猛稿发表于《东方日报》为人所称道而感到兴奋与鼓舞。把谢文附录于后,希望这篇文章所传达的南大精神永生不死!希望真正的南大精神在今年9月3—5日在怡保举行的全球南大校友大集会有所表现!别让南大人完全淹没在我国华教运动的滚滚而来的浪潮中!

作者的两篇文章,原先是为响应新山的两个民间组织联合举办的“新纪元学院会否变质”、“新纪元·董教总·华教运动”两次论坛而写的,早已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作者针对有关问题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已经引起华教华社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当然也遭遇一些自命为“真正维护华教人士”的抵制、诬蔑和打击。这些人无法在思想路线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进行理性的争论,只能找些非原则性问题,大玩文字游戏,进行无聊的诡辩,最后是乱扣帽子罢了。

因此,作者对收集在本书的两篇文稿,不做任何的增、删、修、改,以避免让那些玩文字游戏的人有机可趁而进行胡搅蛮缠、毫无意义的所谓“论战”。作者选择,在不修改原文的情况下,在原文(即正文)旁边,另设一栏,加插有关段落论述中的人物、事件与时代背景的解说分析和图片说明。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实文章的内容,加强它的思想性;对读者来说,是引发对阅读的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对另外的3篇附录文章,本书也做加插有关图片与图片说明的处理。若图片内容或说明引起读者对原文产生疑义或混淆,概由本书作者、编辑负责解释,与原作者无关。

就因为我的上述两篇文章,有人在网上贴文,没有提出任何事实,也没有讲出什么道理,来反驳我针对有关问题所提出的观点和主张,而是胡扯一通给我扣上“华教运动的破坏者”的帽子。这种对别人作出没有事实根据的严重指责,又不敢承担责任的匿名言论,是不值得理睬和回应的。

究竟谁才是华教运动的破坏者,历史将会给予公正的判决!


陈成兴
2010年4月23日柔佛新山

刘锡通序《论述马来西亚华教运动与杰出领袖》

《论述马来西亚华教运动与杰出领袖》序

梳理历史脉络 扫除一切浮翳

刘锡通
我国资深华教与民权工作者


作者与我都是在新加坡南洋大学经济系毕业的校友。他在1965年大学毕业后就投身在新加坡工人运动,嗣后,他被新加坡政府在内安法令下,不经审讯而扣留。我比他早五年毕业,当时已赴英伦修读法律,故虽远闻其名,却无缘识荆。后来他转入商界,但仍然继续致力推动华人社团现代化,以及维护母语教育工作,从来未间卸身为一名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正因这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驱使,加上他的丰富社会经验,在年前他已敏锐地洞察到董总的地层板块正在暗中移动。为了了解更多的实情和真相,他毅然主持了一项由柔佛人民之友工委会和柔佛华校校友会联合会联办的“新纪元学院会否变质”的论坛,让社会人士能从论坛探讨和剖析出来的内容和实情进行参照,以方便他们对论坛主题的虚实,作独立的判断。

当时受邀请出席论坛的五位主讲人中包括了潘永强博士、庄华兴博士两位学术界知名人士,杨培根与我两名律师以及董总主席叶新田。论坛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平台,让各方人士参与,以进行理性的对话、交流或碰撞,可是叶新田由于心虚和胆怯,没有勇气出来面对问题,只是一如既往,龟缩在一个阴暗的角落,躲在一撮专打边鼓呐喊的马前卒背后,偏安自得。叶氏的这种心态,更撩起了作者追根究底的决心,开始从历史事实着手,有系统地梳理出一个百年来华教在新马两地立根、成长和茁壮的脉络,扫除一切浮翳,以便大家能清晰地辨出和确认过去华教领导人一贯坚持的斗争路线和理念,才不致受到一些妖言妄语的迷惑。

比喻令人心领神会后拍案叫绝

作者仅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博览各种有关华教历史的著作,以及散见于各种书刊的主要华教论述和报导,并有效地掌握了重点,取精用宏,撰成此书。对此,作者实在付出了极大的心力,尤其在内容资料选用方面,他别出机杼,取意新颖,以类似《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或平铺直述,或假桑喻槐,将《水浒传》里那些受权势招安的人物如宋江的变节,以及梁山泊农民起义事业的奠基人死后尸骨还未寒,宋江就迫不及待地将“聚义堂”改为“忠义堂”那种篡改斗争路线的作为,与今天董总领导人的所作所为相比对,这种处理本书内容的方式,确实饶有风趣,令人心领神会后而拍案叫绝。宋朝王安石认为《诗经》里具“美刺”内容的部分是有“序善恶以示万世”的社会作用。本书的社会意义,该也是与它相距不远了。

南大精神已离开南大人的躯壳了吗?

此外,作者也特别将谢伟国的鸿文《以史为鉴:从南大看新院》,附载在本书之后,让读者容易地参照南大当年变质的过程和实况,进而看出今天的新院 有着“太多的雷同,无法让人相信是纯粹的巧合”(见第173页谢语)。作者引用此文的用意也许是在警惕和唤醒那些沉睡中的南大人以及广大的关心华教的人士,必须时时以史为鉴,才不致受到花言巧语的蒙骗,正确的看清前面的坎坷路途该怎么走。遗憾的是南大校友会的领导人不但已经失去了这种警惕性,而且自愿加入叶新田的朋党阵营,参与和支持新院的变质作为。至此,南大精神已远离了这些领导人的躯壳。怪不得李光耀在肯定南大精神之后会借口把这些南大人视为敝帚,一文不值。

众所周知,李光耀一方面肯定了南大精神,另一方面却扼杀了南大。“肯定抽象,否定实体”确实是一种很虚伪的行径,可是今天南大校友会的领导人却连抽象也否定了,只能沉迷在昔日的余辉下,举办一些与社会不关痛痒的活动,确实叫人痛心疾首。现在只能寄望来届的各地校友聚欢时由大多数的南大人作出表态,以证明南大精神还活在南大人的心中。

最后,作者也将一个曾经一度是“青纱帐里逞英豪”的人物——方山的文章《平息风波,迎接华教发展新时期》,收集在此书里,目的是表明“无意强迫任何社团或个人,非接受作者的立场或观点不可;若有相同意见或不同意见,皆可进行理性交流或碰撞,从而达致更大共识或保留己见由实践检验”(见第2、3页作者语)。由此可见,作者是坦荡荡光明磊落地欢迎百家争鸣,并具充分的信心接受一切理性的挑战,不像一些没有勇气面对问题的懦夫,只会靠一些枪手为自己打边鼓呐喊。

把“忍辱偷生”当成“忍辱负重”

方山的文章一开始就草率地将新院风波归咎于个人的斗争以致出现了“挺柯”和“挺叶”的两种群体的对立,作为他立论的基础,先将参与争论的人士,不管他们的论述是理性的或非理性的,也不管论点是原则性的或是琐碎无聊的,都各打五十大板,然后他才道貌岸然的以中立姿态切入,叫人误以为其论点的可靠性。其实,他犯的错误是对事实真相没有厘清、对事情因由不求甚解,就为制造言论而言论。这种不先定正位,就想行天下之大道,结果就是越行越歪,越走越邪,浪费大家的时间。比如谁才是陷入个人之争的始作俑者?有关争论是属原则之争或是意气之争,他没有去做功课就哗啦啦地进行长篇大论,谈什么“要灵活运用既有争取又有妥协的两手”,以及“一概不妥协,很难说是硬骨头”等的风凉话,空空洞洞的白说一场,尤其是把“忍辱偷生”当成“忍辱负重”来抬高自己。

新纪元学院风波与叶新田的“凌云志”

其实,新纪元学院的风波,最主要的原因出自变质这个原则性的问题,其次就是叶新田那种“宋江式”的追逐“凌云志”。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董总最需要人才为华教服务之际,一时多少有志之士如李万千、柯嘉逊、莫泰熙、李华联及陈清德(已故)等人,都应时代之召而来。可是,叶新田却选择到富商云集的商会去找机会,以期待“敢笑黄巢不丈夫”时刻的到来,最后他终归是一步一步受到一些商会董事的眷顾而登上城隍庙。自此他一帆风顺从职员阶级走上董事阶级,但他又感于自己才力与财力都双双不足,惟恐高处不胜寒,就想到以高学术资格来作御寒的万灵丹,所以才会不惜任何代价,采取一切手段,苦苦争取一个高学位,纵使是假的也可以权以充数。因此,才会闹出假博士的丑闻,把诚信来典当。他既然作出如此的付出,当然就有他自己的终极目标,以便能完成他的“凌云志”。接着他开始进行统揽董总大权的计划,擅自违反章程,以三人小组去篡夺总务的权力。当他把大权掌握在手之后,自然就有权臣像汉刘邦的大臣叔孙通那样,为他制定君臣之礼,确保臣民不会行差踏错对皇帝有犯上之举,而莫泰熙与柯嘉逊恰恰就是那种不识抬举之人,生性不会虚假委蛇、献媚吹捧,因此才会成为叶氏急于铲除的对象,理由是莫氏曾把他当为“高级邮差”,而柯氏则不让他挪用新纪元学院的款项作其他用途,所以方山若要牵强附会的指说新院风波是出于个人意气之争,其始作俑者就非叶新田莫属了。

叶新田采取的是一种软暴力

对于上述方山提出的个人意气之争以及董总变质问题,叶新田总是避而不谈。虽然他也曾承诺过出来与抨击他的人对证或对话,但最终还是食言了。连与学生最有切身关系的家长,他都不敢面对。直至学生与家长们都出面抗议了,叶新田与其朋党竟然将事情无限夸张,指责他们的行动像天安门六四事件那样严重,弦外之音就是认为政府必须出动军警镇压不可。同时,为了确保他的排除异己计划成功,他们就采取了最卑鄙的手段,利用董总的一切资源,趁新院教职员忙于学院工作之时,到各州去破坏及抹黑后者的形象,例如诬指新院帐目令人不安、柯嘉逊扣压高教部信件等,以冀望社会人士对他们的排除异己计划的支持,而另一方面,教职员只能利用珍贵的假期和自己的资源,拜访各州有关人士进行说明和澄清,叶新田就指责他们“破坏董总,破坏华教”,俨然把自己当作董总的化身,将自己与华教划上等号。

这种像蟒蛇一样软绵绵的身段,只有像叶氏那样老于世故的老江湖才能学到。用现代的话语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软暴力,但是,对于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学生来说,因为看不惯这种作为,就会选择在毕业典礼上给他一个教训,往他的脸上享以一拳。鼻孔流了一点血,叶氏就大喊大叫地宣称这是“华教在淌血”,他忘记了多年前贵为前副首相的安华,在失势后受到时任全国警察总长的凌辱,被打到半生死,满脸肿胀,眼睛瘀伤,几乎失去视力,腰骨也扭伤而需要外国专家医治,他还不至于壮起胆来宣称“国家在淌血”,而华教前辈陆庭谕一辈子服务华教,并且秉承信念,坚贞不渝,在二十多年前因批判一些为虎作伥者,而惹上血光之灾,被打得头破血流。若说他为华教淌血,其资格该是绰绰有余。但他懂得“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的道理,不敢趁势自鸣伟大,才成其“伟大”。可是叶新田虽然能将《道德经》翻译成马来文,做才高八斗的学者,意欲将它译为白话文,都怕力有不逮之事,该是比任何人更能领会《道德经》的个中道理。不过,他却背其道而行,反而将自己膨胀到那种程度,可以看出他的自卑感是何等严重。更令人心寒的是,当上述学生的一位女导师出面来为学生说一些公道话时,叶氏就大动肝火,发动好几个御用律师,穷凶恶煞地在媒体上对她声讨征伐,造成了导师心灵上的极大创伤。

逐渐“妥协”比张伯林的“绥靖”还要绥靖

读方山的那篇文章,虽说是浪费时间,但却可以把它当作一篇典型的反面教材。它印证董总确实已经变质,领导人已经被收编,同时也让大家耳目一新看到“变质”与“被收编”,现在是可以用新的版本来诠释。这个新的版本就是“妥协”两字,既要妥协,依我国国情,就得“内部协商”,原因是目前有许多人都患上了敏感症,尤其是某种肤色的人更容易罹上此症,而此症经过了五十年非但治不好,还有无限扩大之势,所以“内部协商”就是必然之权宜,不可或免的。逐渐“妥协”,就比二次大战前英国首相张伯林(Neville Chamberian)的“绥靖”(Appeasement)还要绥靖。结果,叶新田甫任董总主席之时,信誓旦旦地宣布“华教若要避免式微、变质或死亡,就必须在政策层面去解决问题。”而今这矢言已成为历史的绝响,或是草根时期叶新田的“遗言”了。

今天的叶新田只能在政府的倒行逆施政策下,做他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呼吁和祈求的工作,如争取多增加几所华小和拨款、多培训一些华文教师,甚至像阿Q那样恐吓政府把半津贴与全津贴华小的“法外之法”诉诸法律行动。但对保守封建政权制定的单元文化教育政策,不但没有丝毫能力去动它一根毫毛,反而把一些新出现的大好机会白白错过。

总括的说,自从董总成立以来,先后出任该会主席的华教人士共有九位,而叶氏是最具争论性的人物。在他的掌控下,董总首次出现朋党组织,首次进行排除异己,严重地分裂华教,也严重地分裂过去的老左。其劣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若说本书“序善恶以示天下”,仍然会有不足之处,那么,我们期望有更多关心华教人士出来补充,才能将历史的真相和盘托出。这也符合了作者鼓励对话交流或碰撞的原意。

(2010年6月11日吉隆坡)

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

陈成兴出版《论述马来西亚华教运动与杰出领袖》

陈成兴出版《论述马来西亚华教运动与杰出领袖》

全书彩色图文印刷 8月1日开始发行

clip_image002

上图为陈成兴编著的《论述马来西亚华教运动与杰出领袖》一书的封面(右)与封底(左)设计。内容除正文与附录多篇相关的重要文章之外,添加许多有关时代、事件和人物背景的图片或文字说明。全书彩色图文印刷,2010年8月1日开始发行。

目录、作者简介与序文[I--XXII]

目录(I)

作者简介Ⅸ)

自序 / 陈成兴(XI)

序文 / 刘锡通(XIV)

第一部分:论述马来西亚华教运动与杰出领袖〔1—60页〕

(*) 前言(1)

(一) 我国华教运动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8)

(二) 我国华教运动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14)

(三) 涌现林连玉、沈慕羽等华教运动领袖人物(19)

(四) 林晃昇沿着林连玉、沈慕羽的抗争路线,坚持发展新纪元学院(47)

第二部分:批判叶新田掌控下的“董教总路线”〔61—117页〕

(五) 我国华教运动50年来反对单元教育、反对民族同化的艰苦奋斗(61)

(六) 昔日的“联盟”与今日的“国阵”统治集团是我国华教运动的斗争对象(67)

(七) 反对巫统霸权主义集团统治的所有党团和各族人民,都是我国华教运动的斗争盟友(71)

(八) 我国华教运动是我国各族人民争取民主人权的政治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7)

(九) 叶新田掌控下的 “董教总路线”已经乖离了我国华教运动的正确道路(89)

(十) 结论:董教总回到我国华教运动正确道路的决定因素(98)

附录〔119—173页〕

[附录一] 董总应回到华教运动的正确道路上来 /陈成兴(119)

[附录二] 平息风波,迎接华教发展新时期 /方山(147)

[附录三] 叶新田的辩护士——评方山的挺叶文章 /李万千(159)

[附录四] 以史为鉴,从南大看新院 / 谢伟国(167)

后记〔174—178页〕

〔封底内页〕 为“贾”博士叫屈 / 吴振宇

〔封面内页〕 林连玉语录:大家若问今后怎样?

图片/解说一览

正文

1、 “新纪元学院会否变质”论坛主办代表、主持人与主讲人合照(2)

2、 南洋(东南亚)地图(3)

3、 独立前新马华文教育(3)

4、 罗兆强著《末日风云:新加坡饭没了李》封面(5)

5、 《救救新院》——“新纪元学院风波”评论文集封面(7)

6、 柯嘉逊著《新纪元学院事件:董教总的变质》封面(7)

7、 最早私塾是五福书院(8)

8、 英殖民主义者与“猪仔”贸易(10)

9、 华人先辈生活在矿场图片(11)

10、1946至1957年马来亚华校数目和学生人数表(13)

11、马来亚联合邦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成立大会全体合照(15)

12、马来亚联合邦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简介(15)

13、林连玉照片与生平年表(19)

14、陈祯禄照片与生平年表(22)

15、东姑阿都拉曼——巫统与联盟主席照片(26)

16、1955年1月12日举行的“马六甲会谈”(26)

17、关于“马六甲会谈”(27)

18、梁宇皋照片与生平年表(33)

19、马来亚社会主义阵线(社阵)抗议林连玉公民权被吊销集会照片(36)

20、林连玉基金简介(37)

21、沈慕羽照片与生平年表(38)

22、陈修信照片与“陈修信——马华公会第一个反华教的会长”(44)

23、林晃昇在雪华堂董总会议室召开筹办独立大学的工作会议照片与说明(46)

24、林晃昇照片与生平年表(47)

25、《董总50年》特刊封面与内容纲目(53)

26、《教总33年》特刊封面与内容纲目(55)

27、董教总教育中心与新纪元学院照片与说明(58)

28、林晃昇出席1998年3月1日新纪元学院举行的第一届学生开课典礼照片(59)

29、“联盟时代”释义(61)

30、“5.13”事件首都一条街道的商店与汽车遭纵火烧毁后的照片(62)

31、柯嘉逊著《“5.13”解密文件》封面与简介(63)

32、“国阵时代”释义(64)

33、1987年“茅草行动”新闻报导版头照片与说明(65)

34、联盟党徽(帆船)与国阵党徽(天秤)图片(67)

35、我国自独立以来至2009年的统治集团历任首脑(5名首相)图片(68)

36、我国统治集团当任首脑(现任首相)图片(69)

37、“巫统一党坐大”图示与说明(70)

38、林连玉为《马来前锋报》1956年开斋节特刊撰写的(马来文)献词图片(72)

39、林连玉著《华文教育呼吁录》封面与简介(73)

40、方山《平息风波,迎接华教发展新时期》专栏文章的版头扫描与方山简介(75)

41、万家安编撰关于新纪元学院事件《怎么看?》(第三集)封面(76)

42、方山编撰《见证和解与回马》封面与“光荣和解”释义(77)

43、沈慕羽出席在1971年怡保举行的华人团结大会并发表精辟演讲的照片与说明(81)

44、1983年全国15个主要华团在槟城中华大会堂举行文化大会的照片与说明(82)

45、沈慕羽与林晃昇率领林连玉出殡队伍的照片与说明(83)

46、《国家文化备忘录》与《全国华团联合宣言》两份重要文件封面与说明(84)

47、2001年《先生周报》刊出“郭全强给希桑一个喝彩”专访文章的封面与说明(86)

48、叶新田在马华总部与丰隆集团公司代表签署重新启动雪邦校园发展计划备忘录照片与说明(88)

49、柯嘉逊——新院前任院长、新纪元风波的焦点人物照片与简介(89)

50、《水浒传》封面与根据原著制作的《水浒传》电视连续剧光碟封套(90)

51、《水浒》内容简介(91)

52、马华网页关于“马华丰隆将筹款300万,新纪元新校年内动工”报导的版头扫描与说明(92)

53、漫画《水浒》中的投降派——宋江“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93)

54、新纪元学院超过300名学生身穿黑衣请愿照片与说明(95)

55、废除英语教数理联盟“3.07”大集会照片与董教总“缺席”说明(96)

56、废除英语教数理联盟主席哈山阿末批判董教总“没参与集会”报导扫描与说明(97)

57、漫画《水浒》中的投降派——宋江的卑劣嘴脸(101)

58、李万千、莫泰熙个人照片与说明(103)

59、两名华教元老与甲州董联会领导人发表文告的报导扫描与说明(106)

60、万家安自命不凡、讥讽元老拒绝道歉的照片与说明(107)

61、《东方日报》关于笨珍“救救新院”说明会的报导扫描与说明(108)

62、废除英语教数理联盟“3.07”大集会照片与说明(111)

63、新山“新纪元. 董教总. 华教运动”讲座会主持人与主讲人在台上照片与说明(112)

64、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网站报导:大马柔佛州华校校友联举办讲座会 畅谈华教课题(114)

[附录一]

65、照片:新纪元学院外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苦心经营的华文高等学府(119)

66、照片:刘锡通——资深律师、董总前领导人,现任林连玉基金会署理主席(120)

67、照片:董教总——50多年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运动的领导机构(122)

68、照片:叶新田——2005年入主董总后响应国阵政府的招安政策(124)

69、照片:莫泰熙——前董总首席行政主任,叶新田掌控后首先拔除的“眼中钉”(125)

70、照片:柯嘉逊和4名学术与行政主任——叶新田改革新院矛头指向的主要人物(125)

71、照片:潘永忠——从2009年1月起担任新纪元学院院长(126)

72、照片:邹寿汉——董总署理主席、叶新田实行隐议程的重要推手和代表人物(127)

73、照片:新纪元学院学生穿着一身黑衣进行请愿活动(128)

74、扫描:国内报章关于两位华教元老针对新院风波联合发表文告的新闻报道(129)

75、扫描:贴在《独立新闻在线》的方山的文章标题和“特约评论”版头(130)

76、学术自由、校園自主、學生自治,是新院的办学理念,也是柯家逊及其团队的教育目标(132)

77、照片:柯嘉逊和新院学生与家长们心手相连、互相鼓舞,为新纪元学院的正常发展而共同斗争(133)

78、照片:叶新田对华教元老与社会人士的愿望和要求,一直不予理会,引起极大不满和愤怒(135)

79、照片:各界人士识破“叶派”的伎俩,紛紛湧到新院,以表达他们支持正義力量的共同心声(137)

80、扫描:叶新田对他的假博士学位问题,一直装聋作哑——2008年7月16日《东方日报》新闻报导(137)

81、照片:中年时代的方山(138)

82、照片:方山与陈平在丛林中的合影(138)

83、照片:今日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虽然也简称“南大”,已经不是昔日作为民办华文最高学府的南洋大学了(140)

84、照片:叶新田和丰隆集团公司代表双方于2008年2月19日所签署的备忘录,成为新纪元风波的其中一个争论问题(143)

85、照片:2008年大选前,丰隆集团与新纪元学院签署重新启动发展雪邦校园备忘录,由时任马华总会长黄家定安排、在马华大厦举行(144)

86、照片:黄家定发表谈话(144)

[附录二]

87、方山在《独立新闻在线》的“特约评论”专栏设计扫描(147)

88、方山的两则关于“事物没有绝对的‘是‘与’非‘”的语录——摘自《平息风波,迎接华教发展新时期!》(147)

89、照片:新纪元学院外观与学院名称和标志(150)

90、方山的一则关于新院办学理念的争论的语录——摘自《平息风波,迎接华教发展新时期!》(150)

91、照片:新纪元学院超过300名学生一律身著黑衣,进行请愿。身穿黑衣表示哀悼“校園民主”、“学术自由”的死亡(153)

92、照片:叶新田 旁白:实践证明叶新田实行的,是《水浒》宋江接受招安的投降主义路线,而方山把叶新田美化为“务实路线”的执行者(155)

93、照片:柯嘉逊在“救救新院”大会讲台上发表最后的沉痛讲话,2008年12月31日,他就离开了新纪元学院(157)

[附录三]

94、照片:莫泰熙和柯嘉逊两人(及他们的团队),都是我国华教运动的重要骨干,却被叶新田当作非除掉不可的斗争对象(160)

95、照片:“救救新院”是新纪元学院教职员、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共同心声(161)

96、照片:学生家长义不容辞参加“救救新院“的正义斗争(162)

97、照片:新院学生斗志昂扬地准备参加“救救新院”汇报大会(163)

98、照片:新纪元学院学生展开“静坐翻书”抗议行动(164)

[附录四]

99、 李业霖主编、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出版的《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封面与说明(167)

100、照片:1964年军警进入南大拘捕41名学生(168)

101、雷澥编著、风下工作室于2008年9月出版的《南大春秋》封面(169)

102、照片:1963年10月7日,千多名南大学生列队游行到政府大厦,准备递交请愿书(169)

103、照片:南大学生和平请愿游行,前往新加坡政府大厦(170)

104、照片:南大理事长陈六使——当时新加坡政府的一棵“眼中钉”(170)

105、照片:时任南大校长庄竹林——当时新加坡政府的另一棵“眼中钉” (170)

106、照片:吴德耀——南大末任(代)校长(171)

107、扫描:《星洲日报》1968年5月26日“南大从兹踏入新纪元!王教长昨正式宣布,承认南大所颁学位“的报导(172)

108、扫描:《星洲日报》1978年3月5日“新大与南大合作计划下,设立联合校园,开办共同课程“的报导(172)

109、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NTU)的由来与说明(173)

clip_image004

草根文化 系列

出版发行:草根文化(BUDAYA AKARUMBI)

邮政地址:8A,Jalan Ronggeng 11, Taman Skudai Baru,

81300 Skudai, Johor, Malaysia.

联系电话:(6)013 7708320(洪佩珊)/ 019 7585833(吕雅蕾)

电子邮箱:budaya.akarumbi@gmail.com